文化景观是建立在自然景观基础之上的,因此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特点,可能有利于环境的发展。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据此回答10—12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台湾岛上有人类活动,所以是文化景观 |
| B.云岗石窟不是宗教文化景观 |
| C.五台山是自然景观,山上的寺庙是文化景观 |
| D.高速公路和汽车都是文化景观、 |
下列文化景观违反了自然规律的是 ( )
| A.新疆的坎儿井 | B.黄土高原的人工林 |
| C.长远开垦为农田 | D.红壤丘陵种植茶树 |
下列能反映文化事物与自然环境具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我国南方的农村房屋多为斜顶结构 |
| B.我国东北人喜欢扭秧歌 |
| C.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 |
| D.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
要减少城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
| B.扩大城市的规模 |
| 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 |
| D.推广使用渗水砖 |
阅读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我国某市),回答以下44题。
| 降水量(mm) |
径流总量(mm) |
地表径流(mm) |
地下径流(mm) |
蒸发量(mm) |
|
| 城市中心区 |
675.0 |
405 |
337 |
68 |
270 |
| 郊外平原区 |
644.0 |
267 |
96 |
171 |
377 |
该市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A.地下水位的上升 B.径流总量减少 C.蒸发量减少 D.降水量减少
读图,回答42~43题。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②④③① | D.②①③④ |
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
|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
|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
|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
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39~41题。
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10% | B.20% | C.30% | D.40% |
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60年代初期 | B.70年代中期 | C.80年代中期 | D.90年代后期 |
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
|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
|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
| D.进入郊区化阶段 |
关于苏州市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推动苏州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
| B.苏州市目前处于城市化的中期 |
| C.苏州市目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
| D.城市化可能导致较低等级城市数目超过较高等级城市数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