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4NO(g)+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5υ正(O2)= 4υ逆(NO) |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C.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
D.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
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A.溶于水时HCl是强酸,H2S是弱酸 |
B.受热时H2S能分解,HCl则不分解 |
C.Fe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而Fe与S反应则生成FeS |
D.Cl2能与H2S发生置换反应 |
已知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高 |
C.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
D.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
白磷和红磷燃烧的产物都是P2O5,但是相同条件下等量的白磷和红磷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比白磷稳定 | B.白磷转化成红磷吸收热量 |
C.红磷转化成白磷为放热反应 | D.等量的白磷和红磷相互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值不相等 |
X、Y、Z是短周期元素,Y的阴离子与X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与Z的阴离子结构不同,原子半径X>Z>Y,则X、Y、Z原子序数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Z>Y>X | B.Z>X>Y | C.X>Y>Z | D.X>Z>Y |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的核内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C |
|
B |
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C<A<B
B、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C、B元素的氧化物和氢化物的水溶液都是酸性物质
D、C元素的单质是非金属中唯一能跟水反应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