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春秋战国时期在“严刑峻法”上主张相反的是
A.老子和荀子 | B.孔子和韩非子 | C.孔子和荀子![]() |
D.老子和韩非子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
以下图片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对学生述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
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的问题 |
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 B.铁器牛耕的推广 |
C.国家走向统一 | D.封建制度的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