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般?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
A.孟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
1936年,一场震惊了世界的兵谏在中国爆发,导致这场兵谏的主要外因是:
A.中日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 B.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
C.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蒋介石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A.迫使清帝退位,结束君主专制政体的主要动因 |
B.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建立的标志 |
C.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
D.我国首部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的国家根本法 |
孙中山认为:“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对此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①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②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认为可以吸收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有益因素④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辛亥革命后十年,朱德在一首诗中写到:“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 |
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的抗战
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 | B.反映了全面抗战路线 |
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 D.取得了百团大战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