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 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骛远”是指(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B.不切实际的幻想 |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
上述“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
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
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缺乏商品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参与市场、改进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常受“小富即安”“福不可重受”等观念影响。这表明: ( )
A.人的主观能动性受物质生活条件制约。 |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
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挥受主观因素影响 |
D.农民生产活动的利益出发点是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 |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说明 ( )
①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②现象可以离开本质,但本质不能离开现象 ③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④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
A.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
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
C.透过现象能认识本质 |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
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 ( )
A.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 |
B.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到真理 | |
C.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 | D.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 |
“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廉而内无至诚者。”这句话表明 ( )
A.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不一致的,无关的 |
B.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 |
C.现象与本质总是相反的,不要被现象所蒙蔽 |
D.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