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上农》载:“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此段话表明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
| A.发展农业经济 | B.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 C.取得战争胜利 | D.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 |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 |
| B.民国、孙文、共和、三权分立 |
|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
|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
1912年在山东潍县的某市面店铺出现了一副对联:“职赞共和,学佛门祝发;名为待诏,代文士修容。”下列对出现此联背景的表述,最接近历史的是()
| A.民国政府提倡个人卫生 | B.山东潍县的商人支持共和 |
| C.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法令 | D.清朝提倡佛儒道三教融合 |
梁启超《灭国新法论》:“教育固国民之元气也,顾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通事之人,声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人士咸歆而慕之,……吾知此后外国教育之势日涨,而此等之风气亦日开,所以偿义和团之损失者,如是而已。请判断这是在什么重大事件之后( )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
| B.《辛丑条约》的签订 |
| C.中日甲午战争 |
| D.戊戌变法 |
《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
|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观察下列历史建筑旧址图片,其中与宣传鼓动维新变法运动直接相关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