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此时太阳直射点为北半球Q点,同心圆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P经线的经度可能是:( )
| A.(90-m+n)ºE |
| B.大于(90-m+n)ºE |
| C.(90+m+n)ºW |
| D.大于(90+m-n)ºW |
若M地有一直立物体,则该日在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所扫过
的图形(横线为南北方向,竖线为直立物体)为图中的( )
当
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
时53分 ,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18.5°N,72.5°W)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仅16公里的地方,该国官方预计遇难人数可能超过十万人。据此回答下列1~3题。当海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 ()
| A.2010年1月12日21点53分 |
| B.2010年1月13日5点53分 |
| C.2010年1月13日21点53分 |
D.2010年1月1 2日24点53分 |
当海地地震发生时,全球处于12日的日期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大约是()
| A.八分之五 | B.二分之一 | C.八分之七 | D.八分之三 |
当海地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下图中的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从a→c→b→c→a是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题
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是()
| A.16°26′N | B.7°S | C.29°26′S | D.16°26′S |
a所代表的日期是()
| A.北半球的夏至日 | B.北半球的冬至日 |
| C.北半球的秋分日 | D.北半球的春分日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1~3题。
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
| A.a为海洋b为陆地 |
| B.环节③为陆地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
|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
| D.环节③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
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
|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
|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
| 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区 |
|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
如图示区域位于南印度洋,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处海域位于非洲板块 | B.②处海域位于印度洋板块 |
| C.③洋流流向随风向而出现季节性改变 | D.④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地壳 | B.下地幔 | C.软流层 | D.地核 |
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
| 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
| 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
| 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