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王盘庚说:“重我民,无尽刘。”(注:所谓“刘”,《尔雅释诂》:“杀也。”即指宰割之意。)
商朝最后一位帝王纣王曾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材料二:《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
材料三:在灾荒年间,解决民生问题尤其重要。《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指饿死的人)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材料五:关注民生,是近代民本思想的核心。对于民生主义,孙中山解释说:“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摘自《中国国民党史稿》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治国思想方面,盘庚和商纣王的差异是什么?两人统治的最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回答唐太宗的主要措施及各自目的?(答题不得照抄原文)
(3)结合材料回答范仲淹救灾措施
(4)明末清初,民本思想有了新的发展。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黄宗羲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主张,说明此时民本思想发展的主要原因。
(5)根据材料五,归纳孙中山民生主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并谈谈你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看法。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
请回答:
(1)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请列举近代前期三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战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对于国内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
材料一第三表(执行):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材料三(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
──恩格斯
请回答:
(1)哪一部法律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一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影响。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教训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摘自《明史》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摘自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当时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朝政府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军需房后来发展为什么机构?其成立的直接原因?
(4)综合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如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摘自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瑚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一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核心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影响。
材料一: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