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某种培养基培养谷氨酸棒状杆菌,测得其生长曲线如图A所示。谷氨酸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产物之一,其合成途径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的培养基是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含有五大类营养物质 |
| B.谷氨酸脱氢酶是组成酶,谷氨酸在图A中的各个时期都有合成 |
| C.在图A中的②时期,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旺盛,培养基中碳源与氮源的比为3∶1 |
| D.在图B中,谷氨酸脱氢酶被抑制的直接原因是其结构发生改变 |

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 |
| 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 |
| C.15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少 |
| 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
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
|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
| 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
|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
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
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 B.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不同 |
| C.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 |
| D.效应T细胞因能裂解靶细胞从而彻底消灭抗原 |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
|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