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探究小组对一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从该湖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6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2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6种光照强度下(以字母A--E表示)24h后,实测获得6对玻璃瓶内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光照强度(klx) |
0 |
A |
B |
C |
D |
E |
白瓶溶解氧(mg/L) |
6 |
12 |
18 |
24 |
30 |
30 |
黑瓶溶解氧0(mg/L) |
6 |
6 |
6 |
6 |
6 |
6 |
(1)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6ml/L的原因是 ;
(2)当某水层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 mg/(L.24h);光照强度至少为klx(以字母表示)时,温度也适宜,再增加光照强度,瓶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也不会增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3)若将在A光照下一段时间的白瓶移置D光照,该瓶内植物细胞中的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为 。
螺旋蛆蝇是一种寄生在家畜上的动物。在实验室里,把螺旋蛆蝇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从图一看,使用杀虫剂处理后,螺旋蛆蝇个体数量逐渐上升。若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解释,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_ __,在杀虫剂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电离辐射后,螺旋蛆蝇会产生如图二所示的情况,对图二进行分析,可知基因A的突变是______。
(3)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虽然最终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但所需时间较长,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比较各种不同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现有甲、乙、丙三种蝇,其编码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如下图。
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可知: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______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方面)的证据。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生长在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形成种群b和c。很多年以后再把种群b和c中的一些植株移植到原产地,观察它们的开花时间,结果如右图所示。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与种群b和c之间就形成________。由于种群b和种群c植物分别生长在不同纬度,不仅花期不同,即使相互受粉也不育,这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有关免疫、传染病等问题
研究表明,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非典型性肺炎病的始作俑者。非典型性肺炎还没有特定的疗法。但是,世界各地的医务人员一直在用抗病毒药物和类固醇药物治疗。医生在治疗实践中发现“非典”病人痊愈后,其血清可用于治疗其他“非典”病人。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甲、乙、丙等研究正在进行。
1.上图中,治愈的A的血清中因为含有,所以可以用于治疗“非典”病人B。
2.甲研究中合成或生产的物质X可以用的方法生产。
3.乙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制造出,以给医生等许多健康的人群。保护传染病学上所称的________。
4.如用小鼠细胞与康复者的某一种细胞融合,所得到的融合细胞就能大量增殖,产生康复者血清中含有的物质,可以快速使易感者获得抗病能力。
5.如果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SARS”病毒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6.在体外试验中,SARS康复者的血清对某些SARS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而对另一些SARS病毒无效,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肠杆菌pUC118质粒的某限制酶唯一酶切序列,位于该质粒的lacZ基因中。lacZ基因中如果没有插入外源基因,便可表达出b-半乳糖苷酶。当培养基中含有A物质时,A物质便会被b-半乳糖苷酶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蓝色菌落;如果lacZ基因中插入了外源基因,带有pUC118质粒的大肠杆菌便不能表达b-半乳糖苷酶,培养基中的A物质不会被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白色菌落。pUC118质粒还携带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下图是利用lacZ基因筛选重组质粒示意图。
1.用图中的培养基中筛选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受体大肠杆菌,制备时除含有大肠杆菌必需的葡萄糖、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外还应加入物质应包括()(多选)
A.伊红美蓝试剂 | B.琼脂 | C.A物质 | D.氨苄青霉素 E.四环素 F.噬菌体 |
2.将上述处理后的大肠杆菌置于图中培养基上培养,以检测受体大肠杆菌是否导入重组质粒,结果可能出现蓝色或者白色菌落,其中色大肠杆菌菌落即为含重组质粒的目的菌。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发现,多种入侵植物的种子有光条件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无光对照。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物种,作为入侵的第一步,发芽应该与其强入侵力有关。科学家希望通过实验,探讨紫荆泽兰种子的光萌发机制是否和其他入侵植物相同,并且研究光照、温度如何共同影响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
实验材料及器材:紫茎泽兰种子(千粒重48mg);培养皿
实验步骤:
1、在培养皿内垫2层吸附足够量水的滤纸,每个培养皿内装入40粒种子。
2、控制不同组别培养皿的光照处理为:
A组:黑暗;B组:铝箔纸覆盖(可见光范围内,铝箔纸覆盖的透光率为0.23%);C组:全光照
3、上述A、B、C三组培养皿中种子的处理方式为:
1-3号培养皿为25℃;4-6号培养皿为5℃;7-9号培养皿为-20℃。
例如A1、A2、A3: 25℃; A4、A5、A6:5℃;A7、A8、A9:-20℃。
4、以子叶展开为正常发芽标准,对种子发芽进行统计,当连续3天无新发芽种子出现,即视为发芽过程结束。
1.根据实验背景和实验目的,提出本实验的假设 。
2.A组中每一个温度条件下都设置3个培养皿的目的是。
实验结果:
记录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数为:
培养皿号 |
发芽数(粒) |
培养皿号 |
发芽数(粒) |
培养皿号 |
发芽数(粒) |
A1 |
11 |
A2 |
12 |
A3 |
13 |
A4 |
11 |
A5 |
11 |
A6 |
14 |
A7 |
0 |
A8 |
0 |
A9 |
0 |
B1 |
24 |
B2 |
25 |
B3 |
23 |
B4 |
23 |
B5 |
24 |
B6 |
24 |
B7 |
0 |
B8 |
0 |
B9 |
0 |
C1 |
25 |
C2 |
24 |
C3 |
25 |
C4 |
25 |
C5 |
24 |
C6 |
24 |
C7 |
0 |
C8 |
0 |
C9 |
0 |
3.将以上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用柱形图直观表示各种处理方式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5.就本实验研究结果,提出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种子萌发从而防治其入侵的方法:。
6.关于紫荆泽兰种子的萌发,该实验研究并未结束,请你提出可以进一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