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
说明该钾盐是K2CO3 |
B |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 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 |
C |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
说明CO2可降低Na2CO3的溶解度 |
D |
水蒸气通过足量Na2O2,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说明H2O具有还原性 |
根据下列各反应现象所归纳的元素性质不正确的是
A.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没有紫红色的铜析出。不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铜弱 |
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置在有氯气产生的导管上端,发现试纸变蓝。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强 |
C.把H2S气体和Cl2在集气瓶中混合,一段时间后发现瓶壁有淡黄色固体析出。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
D.将0.1 mol Na、Mg、Al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除共同产生H2外,还分别生成了NaCl、MgCl2、AlCl3,金属失去的电子数分别为0.1 mol、0.2 mol、0.3 mol。说明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为:Al>Mg>Na |
设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6g甲烷所含的质子数为10 NA |
B.常温常压下,18g重水所含的原子数为3 NA |
C.标准情况下,22.4L四氯化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
D.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分子所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烷烃,彼此都是同系物 |
B.两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二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
D.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饱和”,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相结合的链烃一定是烷烃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最活泼金属,F是最活泼非金属 |
B.Mg(OH)2碱性比Ca(OH)2强 |
C.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纵行 |
D.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第ⅡA族 |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 D.用二氧化硅制备高纯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