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考证说:“中国至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玻璃了。”下列有关玻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
| B.玻璃在加热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 |
| C.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 |
| D.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为了防止烧碱跟二氧化硅生成硅酸钠而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 |
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 |
| B.氨水中的NH3·H2O电离出少量OH- |
| 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 |
| D.氨本身的碱性弱 |
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中一定有()
| A.HCl、CO2、H2 | B.CO、H2、H2O |
| C.CO、H2、NH3 | D.HCl、CO、H2O |
在如下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a(干燥气体) |
b(液体) |
|
| A |
NO2 |
水 |
| B |
CO2 |
4 mol·L-1NaOH溶液 |
| C |
Cl2 |
饱和NaCl水溶液 |
| D |
NH3 |
1 mol·L-1盐酸 |
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
| A.等于15% | B.大于15% | C.小于15% | D.无法估算 |
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离子或晶体的空间结构完全不同的是()
| A.NH3和H3O+ | B.N 和CH4 |
C.CO2和SiO2 | D.金刚石和晶体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