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莎士比亚“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其共同主旨不包括( )
| A.反对以神为中心 | B.提倡以人为中心 |
| C.肯定人,肯定人性 | D.反对神权和专制主义 |
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其主要依据是毛泽东
| A.提出三民主义理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
| 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
| C.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 D.决定建立人民公社体制,促进经济发展 |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使用的能源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一伟大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牛顿的三大定律 | 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
| C.量子论和相对论 | D.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 |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 陈独秀说:“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这表明他们
| A.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 B.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和肯定 |
| 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 | D.严重脱离群众,提不出科学纲领 |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撰文声称:“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下列文章与陈独秀认为的“科学”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
|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处世观 | 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治学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