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
B.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反应速率 |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
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 |
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
L |
M |
Q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089 |
0.102 |
0.074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2 |
+6、-2 |
-2 |
A.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B.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
D.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
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Ⅰ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
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
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1 |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
X、Y、W、R、T是前17号元素中的5种,X、Y位于同主族,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T无正价,W单质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W<T | B.Y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 |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X>Y | D.离子半径:X<R |
X、Y代表两种非金属元素,下列不能说明非金属性X比Y强的是
A.Y的阴离子Y-的还原性强于X的阴离子X- |
B.X的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比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强 |
C.X的单质X2能将Y的阴离子Y-氧化成Y2 |
D.X、Y的单质分别与Fe化合,产物中前者Fe为+3价,后者Fe为+2价 |
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下列关于表中11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⑪ |
原子半径(10-10m) |
- |
0.37 |
0.74 |
0.75 |
0.77 |
0.82 |
0.99 |
1.10 |
1.52 |
1.60 |
1.86 |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 |
0 |
+1 |
+5 |
+4 |
+3 |
+7 |
+5 |
+1 |
+2 |
+1 |
|
-2 |
-3 |
-4 |
-1 |
-3 |
A.上表中11种元素中形成的非金属单质都有非极性共价键
B.②⑨处于同一周期,④⑧处于同一主族
C.上表中11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⑦号酸性最强
D.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