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材料二 (60年代后期起,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开始为改善和缓和关系而进行试探和秘密接触。)1971年,第32届世界兵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在参赛的美国兵乓球队抵达日本之前,美国国务院颁布决定,取消了对美国人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限制。比赛期间的4月6日,毛泽东主席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并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佳例,被誉为“小球
转动大球”。4月10日至17日,美国队对中国进行了为期1周的访问,并于4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就在这次接见的当天,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了5个对华政策新步骤,从实质上结束了长达20年之久的对华贸易禁令。3个月后,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双方发表了有关尼克松总统访华的联合公报。
──腾讯体育讯
材料三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随后,日本逮捕中国渔船的船员和船长。中日关系陡然升级。
据10月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日中关系因为钓鱼岛问题陷入低谷之后,日本各界急于打开僵局,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示好。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终于利用亚欧峰会之机,在走廊“偶遇”温总理,成就了一段25分钟的“走廊外交”。10月11日,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上,我国防部长梁光烈与日本防长北泽俊美又在“电梯”里相遇,又是出现了20多分钟典型的“走廊外交”。
——源自互联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角度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乒乓外交”开展的原因及对中日关系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乒乓外交”和“走廊外交”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走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完全可以不怕美国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假如我们不要美国的最惠国的待遇,我们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是否无法进行呢?从过去的美国经济制裁证明,并非如此……如果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中国民众很可能会把购买力转向别国或者国内品牌。美国必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国自觉和抵制敌对国家的产品是有传统的,如果中国政府还能胸怀大度地宽容美国人的话……我相信报应。我深信会有那么一天,如果和解变得极度不可能,我号召中国人民要记住仇恨。
摘自李强等著《冷战后时代政治与情感抉择》
材料二那么,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不是我们的敌人呢?……中美建交后,中美双方已结束了全面敌对状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有一个长期和平共处、竞争与合作的平行发展时期,双方在经济上互有需要,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上,只有双方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中美两国(包括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现在和21世纪,都不该成为敌人。
摘自沈骥如著《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
回答:
(1)试概述两则材料中彼此不同的两种观点。
(2)你同意哪则材料中的观点?为什么?
(3)结合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概述你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看法。
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观察下列图片
(1)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用史实说明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简述产生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 怎样看待他们所推动的“和平事业”?
根据《历史重大改革回眸》相关内容,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第二,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三,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途径;第四,改革是落后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请根据以上四个方面,各举一例并进行简要说明。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为全体师生举办了中外电影展播。
展播一“ 中外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欣赏”
展播二“ 中外重要的历史文献荟萃和杰出的改革家”
(1)假如你是一位影评家,请你为真实反映北宋中期历史风云的电影《王安石变法》写一段电影评论。(包括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不超过100字)
(2)仔细观看和品味古希腊的“梭伦改革”的动画片,指出这部电影所实际放映出的关于改革内容的几个片断。
(3)请完成下列表格中空白部分的内容
中国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
|
历史背景 |
(1) |
封建农奴制的阻碍;农民的反抗;新思潮的涌 动 |
核心内容 |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
(2) |
历史影响 |
为统一全国和未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3) |
阅读以下材料:
上海机器造纸厂(伦章造纸厂)名义资本为15万两,分为1500股。每股100两,但只有1100股认购并缴足了。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1人,中国职工约100人。此厂每月能产纸60吨,实际上1891年全年产纸共600吨。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过股息。因为这个原故,同时又由于原材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此厂的产品在纳税方面并未享受什么优待的章程。
摘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回答:根据材料,把伦章造纸厂的基本情况概括为若干要点列出来;并指出这个厂的命运说明了一个什么重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