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这里孙中山充分肯定中国古代科举制 ( )
A.不看门第以考试成绩决定录用与否,使得人才辈出 |
B.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考试科目适合时代的需要 |
C.保证了政府选拔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
D.追求公正公平,充分体现民意 |
孙中山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民主义,作为其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
A.民族主义 | B.民本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 |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康有为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
B.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
C.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号召中国人向十月革命学习 |
D.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
“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运动中思想主张的内涵与其一致的是
A.维新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整风运动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具有朴实的现实主义特色,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们出自儒家“五经”中的
A.《诗》 | B.《书》 | C.《礼》 | D.《春秋》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 B.楚辞、唐诗、宋词 |
C.宋词、唐诗、楚辞 | D.元曲、唐诗、楚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