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连接②③两大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 )
A.巴拿马运河 | B.白令海峡 |
C.马六甲海峡 | D.直布罗陀海峡 |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据此回答各题。若图甲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6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a表示花卉,b表示蔬菜水果, c表示粮食),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 B.土壤和水源 | C.市场和交通 | D.政策和劳动力 |
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下适合其“都市农业”发展的有()
A.观光农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房地产业 | D.水稻种植业 |
若图甲中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的比重(a为花卉用地,b为蔬菜水果用地,c为粮食用地),图乙为该县“十一五”农业土地规划,据此判断,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是()
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 B.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 |
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 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 |
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各题。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 | B.北半球亚热带带地区 |
C.南半球温带地区 |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
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影响 | B.季风影响 |
C.西风影响 |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
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C,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A.1000米 | B.2000米 | C.3000米 | D.4000米 |
读“我国部分水稻产区分布略图”。完成各题。甲、乙两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共同特点是()
A.商品率高 | B.机械化水平高 |
C.科技水平高 | D.水利工程量大 |
与甲地相比,制约乙地水稻种植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光照 图11 |
C.热量 | D.水源 |
甲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 | B.居民饮食习惯改变 |
C.建设用地增加 | D.自然灾害频发 |
读“某城市体系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各题。图示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气候 | C.河流 | D.资源 |
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气候 | C.交通 | D.市场 |
读“1949年~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情况图”,完成各题。据图判断我国在1949年~1990年之间人口增长特点是()
A.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
B.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
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
D.出生率极高、死亡率极高、自然增长率极低 |
自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加快 | B.未成年人比重不断加大 |
C.青壮年比重不断降低 | D.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 |
应对我国人口这一变化特点的可行对策是()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 B.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
C.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 D.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