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据调查,目前社会低俗文化泛滥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污染,如在学生中,星座文化、口袋书等十分流行,以消费欧美、日韩文化产品为时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品不屑一顾。在调查中还发现少数同学热衷于过洋节日,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材料二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4分)
(2)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其重要意义。(8分)
2010年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51周年纪念日。西藏自治区民主改革50多年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带领西藏各族人民认真履行《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少数民族人民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此外,自治区还依《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了许多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保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效实施。
西藏自治区是怎样贯彻我国民族政策的?
材料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餐桌上的食品的安全越来越关注,加上新闻媒体不断披露的食品和蔬菜污染的事件,绿色无公害蔬菜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在各大超市中,经过资质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价格要比普通蔬菜高30%~40%,但却仍然畅销。
材料二绿色奥运是北京申奥过程中的三大理念之一。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该理念已经渗透到准备工作的各个领域。但是绿色和环保要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自觉习惯还有很大差距。以送贺卡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北京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期间的贺卡邮寄量达3000多万张,相当于砍伐十年树木1万多棵。大量的贺卡吞噬着宝贵的森林资源,污染了河流。
(1)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消费原则?
(2)请你为北京的绿色奥运提几点建议。
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某省与国内部分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比较
地区 |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某省 |
1230 |
3.12 |
上海 |
1630 |
9.60 |
北京 |
1692.2 |
12.30 |
湖南 |
700 |
5.20 |
云南 |
440 |
6.10 |
注:按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必须达到5%或5%以上,才是支柱产业。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解决材料一中问题的意义。
材料二:该省文化产业发展有众多优势,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群众业余文艺创作繁荣,文化品牌效应显著,为促进该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结合材料,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谈谈该省应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请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所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