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A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引进项目的时候,一直坚持拒绝引进落后产能与重污染企业,同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高新产业等举措,从而取得了十分骄人的经济成绩。
材料二 下表为A市2008-2010年能耗与排放状况:

 
2008年与2007年同比
2008-2010年累计
单位GDP消耗
下降4.59%
下降10.08%
化学需氧量
减少4.42%
减少6.61%
二氧化硫排放量
减少5.95%
减少8.95%

注:该市2008年-2010年GDP同比增长9%-12%。
材料三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行公示。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  
(1)结合材料一说明,A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哪些要求?
(2)结合材料二,请你对A市经济的发展状况作出简要评价。
(3)材料三体现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以美色和美味作为标准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传统方法,超市中的苹果干、梨干如果是褐色,就少人问津,转而购买那些洁白或淡黄色的产品;火腿香肠掰起来有韧性,咬起来很劲道,这都是食品添加剂中的磷酸盐的“魔力”。在现代工业生产的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可以说无处不在,添加剂是现代食品行业的支柱。在我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多类约2000种,使用都有严格限量标准。添加剂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滥用。
材料二:2012年7月15日 “浙江食品安全百日大整治"正式启动,整治行动号称史上最严厉:最严格的准入、 最严格的管理、 最严厉的处罚、 最严厉的问责。整治的重点是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材料三: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从化妆品到食品,从建材到家具等领域都已逐步引入了“无添加”的概念,研发“无添加”产品。甚至一向以色彩绚丽作为卖点的涂料产品都加入其中,比如某商品“无添加”系列墙面漆采用了“无添加净化科技”,在产品配方和生产过程中未人为添加甲醛、苯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达到层层净化的效果。
((1)上述三则材料如何体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评析“只要整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食品就安全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满足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于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2010年11月,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国华北等地普降大到暴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河北受暴雪影响地区指导工作。有关地方和部门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暴雪,取得了显著效果。
结合材料,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应对雪灾的?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声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材料一:《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唯物主义思想。
材料二:王守仁认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以为“良知”即天理,“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材料三: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哲学的什么派别?
(2)简要评述材料一反映的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