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重物下落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源为______220 V(填“直流”或“交流”),频率50Hz,则两邻两个计时点间的时间为 s。
(2)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____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
(3)在测定重物下落加速度的实验中,上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为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4= m/s.
(4)本实验操作中,能否先放纸带,后开电源?答: (填“能”或“不能”)
(5)要探究重物下落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试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答:
(6)本实验测各计数点速度时,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有?答:
某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只记下斜槽末端重锤线y的方向,而未记下斜槽末端的位置O,根据测得的一段曲线,从中任取两点A和B。如图所示,测得两点离y轴的距离分别为x1和x2,并测得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则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_______。
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2所示,图2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m,P1、P2和P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1和P2、P2和P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g=10m/s2,不计空气阻力)
(1)在本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A.小球每次从斜槽滑下的初始位置不同 | B.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 |
C.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 | D.小球运动时与竖直板上的白纸有摩擦 |
(2)利用图2中平抛轨迹及P1、P2和P3三点,求出小球从P1运动到P2所用的时间为__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大小为_____m/s
(3)小球运动到P2点时速度大小为____m/s
((2)、(3)两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1)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5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1)条 |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2)条 |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
②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是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L,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6中的a、b、c、d所示,则由图可知小球从a运动到b和b运动到c的时间是(填”相等”或”不相等”)的,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用L、g表示)。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100.51 cm,
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做50次全振动的时间为101.0 s。则:
(1)他测得摆球直径为cm
(2)他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m/s2.(计算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你可能用到计算式,
)
(3)他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过程中出现松动。 |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表 |
D.实验中误将50次全振动计为49次。 |
(1)在研究自感现象时,自感系数较大的线圈一般都有直流电阻,某同学利用
如图a所示的电路采用伏安法测定线圈的直流电阻,在实验测量完毕后,将电路拆去时应( )
A.先断开开关S1 | B.先断开开关S2 | C.先拆去电流表 | D.先拆去电阻R |
(2)如图b所示是甲同学研究自感现象的实验电路图,并用电流传感器显示出在t=1×10-3s时断开开关前后一段时间内各时刻通过线圈L的电流(如图c).已知电源电动势E=9V,内阻不计,灯泡R1的阻值为9Ω,电阻R的阻值为2Ω.
a、开关断开时,流过灯泡的电流方向(左到右、右到左),该同学观察到的现象为,
b、线圈的直流电阻为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