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⑴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_。
⑶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开始阶段做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运动。
⑷比较图(b)中的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
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把q=1.0×10-8 C的电荷从无穷远移到电场中的A点,需要克服静电力做功W=1.2×10-4 J,那么,q在A点的电势能是_____ A点的电势是_____ q未移入电场前A点的电势是_____
如图1所示,A.B.C三点为一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B=30°,现在A.B两点放置两点电荷qA.qB,测得C点电场强度的方向与AB平行,则qA带________电,qA∶qB=________.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1、2、3、4、5、6为连接点的标号。在开关闭合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现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需要检测的有:电源、开关、小灯泡、3根导线以及电路中的各连接点。为了检测小灯泡、开关以及3根导线:
①在连接点1、2已接好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 挡,进行检查;
②在连接点1、2同时断开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 挡,进行检查;
③在开关闭合情况下,若测得3、4两点间的电压接近电源的电动势,则表明 。
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格的边长为5cm。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___ ____ 。B点的速度大小为。(g取10 m/s2)
用甲、乙两种光做光电效应实验,发现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两种光的频率甲
乙(填“<”,“>”或“=”), (选填“甲”或“乙”)光的强度大。已知普朗克常量为
,被照射金属的逸出功为
,则甲光对应的遏止电压为 。(频率用
,元电荷用e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