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
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现有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所辐射的光子中,只有一种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该光子一定是氢原子从激发态n=3跃迁到n=2时辐射的光子 |
B.该光子一定是氢原子从激发态n=2跃迁到基态时辐射的光子 |
C.若氢原子从激发态n=4跃迁到基态,辐射出的光子一定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
D.若氢原子从激发态n=4跃迁到n=3,辐射出的光子一定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
在核反应方程中,X代表的粒子是
A.![]() |
B.![]() |
C.![]() |
D.![]() |
下列哪些因素会使“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误差增大( )
A.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 |
B.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 |
C.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 |
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原点O较远 |
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 |
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 |
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 |
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
如图所示,摩擦轮A和B固定在一起通过中介轮C进行传动,A为主动轮,A的半径为20 cm,B的半径为10 cm,A、B两轮边缘上的向心加速度之比( )
A.1∶1 | B.1∶2[ |
C.2∶1 | D.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