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代尔写道:“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直到19世纪初为止,它成功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的主体,而国内市场是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首先与天然的销售场所。”以下阐释与布罗代尔的这一历史叙述不吻合的是
A.英国工业化的天然市场只是在英国农村 | ||
B.圈地运动的进行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
C.农业的发展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
D.农业经济的市场化是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
1979年4月3日,新华社发电指出,“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这反映出
A.中苏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 B.中国已转向与美国正式建交 |
C.中国外交走上独立自主 | D.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 |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
台湾国民常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
A.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是不值得 | B.马英九反对解放战争 |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 D.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
2010年度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以这一历史场景,下列各种分析最正确的是( )
A.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 |
B.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 |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D.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