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其中a图为某地气温与降水量示意图,b图为盛行风向(气流)与河流量示意图,c图为盛行风向与雨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农业区的气候特征与a图类似的是
A.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区 | B.美国的棉花带 |
C.中国的春小麦区 | D.法国的葡萄园种植区 |
适宜在b图所示气候环境下生长的农作物或水果是
A.亚麻 | B.天然橡胶 | C.香蕉 | D.油橄榄 |
南半球某城市的气候特征如c图所示,若该城需建一个火力发电厂,从环境效益考虑,最合理应建在城市的 郊区。
A.西北部 | B.东南部 | C.北部 | D.西南部 |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3-4题。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 |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
C.海拔比甲地低 |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
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范围是
A.100<T<150 | B.50<T<150 | C.150<T<200 | D.50<T<100 |
如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1~2题。该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一年中,O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
A.23° | B.43° | C.47° | D.57° |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一项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工程建设也产生了大量的移民,如何安置库区移民成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三峡地区长期以来土地过度开垦,人地矛盾尖锐,围绕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为了妥善安置好库区百万移民,政府采用了原库区居民就地后靠与外迁相结合的方案。据此回答21~22题。三峡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
A.环境容量不足 | B.安置的资金严重不足 |
C.乡土观念强,不愿搬迁 | D.人口文化素质低,影响搬迁工作 |
三峡移民环境容量的核心问题是( )。
A.生活水平提高问题 | B.就业问题 |
C.耕地问题 | D.住房问题 |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大部分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据此回答l9~20题。最适于用来解释俄克拉荷马州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 B.交通通达性提高 |
C.环境人口容量变化 | D.经济区域专业化发展 |
依据材料分析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
D.合理的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 |
北京市某学生的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定居;爸爸在北京寻找到好的工作后携全家落户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分析所给材料,回答l6~18题。该同学的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
A.短期流动 | B.政治因素迁移 | C.经济因素迁移 | D.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
关于该同学的爸爸迁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爸爸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
B.爸爸的迁移方向是从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迁移 |
C.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
D.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迁移 |
该同学的叔叔的迁移属于
A.集团性迁移 | B.劳务输出 | C.政治因素迁移 | D.国际人口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