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做下列各题。
| 面 积 |
26万平方千米 |
| 最冷月均温 |
5℃~8℃ |
| 最热月均温 |
16℃~29℃ |
| 年均温 |
16℃~18℃ |
| 降水量 |
1000毫米~1300毫米 |
| 无霜期 |
250天~350天 |
| 年日照时数 |
900小时~1300小时 |
下列地点中,位于该地形区内的是
| A.30°N,105°E | B.23.5 °N, 105°E |
| C.40°N, 120°E | D.45°N,125°E |
该地形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
|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
|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
|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
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冬季气温低 | B.土壤贫瘠 | C.热量不足 | D.光照不足 |
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下题。
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米,该地区①②③④四村庄有可能被淹没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图中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 A.支流甲河画错了 | B.村庄②在①村的东南方向 |
| C.乙河水流向西北 | D.村庄③比④气温理论上要低0.6℃ |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河流的流向为东北向西南 |
| B.②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为675 米 |
| C.③④两个居民点间距约为3 000米 |
| D.⑤处的地形部位为鞍部 |
某年秋末,我国南方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考察过程中发现下图中同一种斛树甲区域的树叶较乙区域明显要“红艳”,而且落叶较少。据此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公路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A.85米 | B.75米 | C.65米 | D.45米 |
甲区域的斛树生长有别于乙区域,因为甲区域()
| A.东北部有高地 | B.比乙区域海拔高 |
| C.比乙区域坡度缓 | D.比乙区域更宽阔 |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各题。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先向北,再向东北 | B.先向南,再向东南 |
| C.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50米 | B.199米 | C.278米 | D.400米 |
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及该地气候资料,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分别为200米、300米、400米、500米和600米。回答下题。
对图示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地可以看到城镇景观 | B.甲地与城镇的高差可能为301米 |
| C.该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 | D.该区域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