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沿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
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速 |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
一张卫星照片清晰显示: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千米的湖泊从青海湖分离出去,青海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了湖泊群,专家表示这是青海湖生态恶化的突出表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与青海湖面积变小,基本无关的因素是:
A.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
B.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 |
C.由土地垦殖,导致围湖造田和引水灌溉 |
D.过度放牧和长时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
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是:
①实施湿地保护 ②草原鼠虫害防治 ③沙漠化土地治理
④生态保护林建设 ⑤退牧还草 ⑥生态移民等工程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⑥ |
C.①③⑤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壤盐碱化 | D.地面沉降 |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
2010年3月19日~21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先后影响了我国21个省(区、市),沙尘一度蔓延到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吉兰太等地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出现扬沙、浮尘。受此影响,远在南方的香港多个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过400,创历史新高,深圳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就连海峡对岸的台湾也受到了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造成了21个省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其主要污染源是:
A.二氧化碳 | B.二氧化硫 |
C.碳氢化合物 | D.悬浮颗粒 |
从生态破坏角度看,西北地区与沙尘暴的联系是:
A.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 B.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
C.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 D.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 |
下列哪一做法不利于沙尘暴的防治:
A.禁止在草原滥挖发菜和其他野生药材 |
B.营造防护林带 |
C.鼓励牧民在草原上放牧山羊 |
D.建立沙尘暴监测、预报系统 |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年降水量减蒸发量)分布图,回答问题下列各题。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甲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这一环境问题是:
A.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碱化 |
B.开采石油导致土壤污染 |
C.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 |
D.尼罗河水被过度引灌,水源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