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下列经济观点与这一要求共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①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④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马克思和黑格尔一样,认为世界是按照一个辩证法公式发展的,但是关于这种发展的原动力,他和黑格尔的意见完全不同。黑格尔相信有一个叫“精神”的神秘实体,使人类历史发展下去。在马克思看来,推进力不是精神而是物质。然而,那是一种特别意义的物质,是人对物质的关系。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意见完全不同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③黑格尔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
④人对物质的关系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的生产方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教育部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公布了新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中学生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相似,对学生要求具有一致性,因此原来的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合二为一,成为《中小学生守则》,有利于坚持对中小学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对中小学生针对其特点,有不同要求,比如要求小学生“注意安全,防火,不做有危险游戏”,对中学生要求“不吸烟,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
请分析教育部制定《中小学生守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必须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使社会主义真正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上述要求说明
A.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
B.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
C.只要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D.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由此可以看出
A.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景色是不同的 |
B.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
D.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相同 |
引导下岗职工树立“观念一变天地宽,观念一变门路多”的思想,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实现再就业。其哲学依据是
A.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
B.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
C.价值观具有社会性 |
D.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