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中学为体”根本目的是
A.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的权威 |
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清朝的统治 |
C.维护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延续性 |
D.抵御外侮,谋求自强之路 |
“柏拉图的《理想国》始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就是城邦的三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秩序与和谐。” 那么,“正义”的实质是指
A.实现社会各等级的平等与公正 |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
C.实现社会最高权力的三权分立 | D.维护平民的民主权利 |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
A.“人是社会的产物”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 D.“人是自然的产物”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B.顾炎武《日知录》 |
C.李贽《续焚书》 | D.王夫之《船山遗书》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 |
B.李贽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 |
C.李贽批判了道家的虚伪 |
D.李贽肯定了农民起义 |
朱熹认为:“君主虽已制命为天职,然必谋之大臣,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此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下列结论最准确的是
A.朱熹反对君主独裁,主张民主制度 |
B.朱熹的思想是自然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
C.体现知识分子要求参与国家政治的愿望 |
D.朱熹的主张与儒家传统思想相悖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