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拉玛克里斯南、美国科学家斯泰茨、以色列科学家约纳什因,以表彰他们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贡献,以下对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都含有核糖 体 |
B.核糖体不含膜结构,因此不含有磷元素 |
| C.核糖体是细胞内水和ATP形成的重要场所之一 |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l℃的冷库内贮藏。从处理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右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10天后,CO2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 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
| C.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
| D.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
下列过程中,蛋白质的形状要发生改变的是()
(1)酶与底物结合时酶蛋白的形状
(2)细胞膜上载体与离子结合时载体蛋白的形态
(3)肌细胞膜上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时受体蛋白的形态
| A.(1)(2) | B.(1)(3) |
| C.(2)(3) | D.(1)(2)(3) |
将某株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光照强度合适的环境中,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得到下图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每天的日照时间相同,则该植物在15℃的环境中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 |
| B.若每天的日照时间少于12h,相比于5℃,该植物在25℃环境中生长更快 |
| C.若每天的日照时间为12h,则该植物在35℃的环境中无法生存 |
| D.由图可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对该植物的细胞呼吸几乎没有影响 |
将胚胎干细胞置于下列浓度的M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对表中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细胞吸收M与细胞呼吸有关 |
|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简单扩散 |
| C.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转运 |
| D.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
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2 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右图所示。对此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卡尔文循环生成的三碳糖磷酸大多数离开卡尔文循环,少数参与RuBP的再生
B.当CO2浓度约为0.8 mmol/L时,B植物比A植物具有更大的净光合速率
C.25min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各自的光合速率大于其细胞呼吸速率
D.从开始到第10min期间,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总量A植物大于B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