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他所说的“古”与“近”指的是
A.唐、宋 | B.晋、唐 | C.宋、元 | D.元、明 |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
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
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 |
“为使德国履行本条约之保障起见,凡坐落莱茵河以西之德国领土,自本条约实行起15年期间内均应由协约及参战各国军队占领”。这一条款应当出自
A.《布列斯特和约》 | B.《四国条约》 |
C.《慕尼黑协定》 | D.《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普遍兴起。这些反思从本质上反映出
A.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 B.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恐惧 |
C.人类对友好的向往 | D.人类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迟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
一战不仅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使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发生了大的改变。下图是一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下列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战造成人力资源短缺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
B.妇女进入生产部门,使她们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逐渐增强 |
C.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有利于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
D.歧视妇女的传统社会观念得到彻底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