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
|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 B.人口爆炸性增长 |
|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 D.各国间交往密切 |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 B.构成材料不同 |
| C.交通工具不同 | D.能源动力不同 |
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最先开辟了新航路 |
| B.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 C.西班牙通过殖民扩张,掠得巨额财富 |
| D.荷兰打败西班牙,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
一位生活在19世纪末的德国人介绍了他的生活情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乘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
| B.他经常乘坐飞机外出旅游 |
| C.他家安装了电灯 |
|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
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 A.政治纷争加剧 |
| B.军事对抗升级 |
| C.文化差异加大 |
| D.贫富差距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