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祟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走:逃跑 |
B.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数:屡次 |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
D.芝性亮直,不矜廉隅矜:夸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鲁阳山遇贼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此孝子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
C.芝乃驰檄济南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D.因芝妻伯父董昭相如因持璧却立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项是( )
⑴母老,唯在诸君 ⑵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 ⑶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⑷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⑸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⑹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⑴⑵⑷ | B.⑵⑶⑸ | C.⑴⑷⑹ | D.⑶⑸⑹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守母遇贼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 |
B.司马芝任菅长时,征调郡主簿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刘节不从。司马芝便上书太守,列举刘节的罪状。太守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使刘节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
C.司马芝任广平县令时,征虏将军刘勋给他写信,却不署姓名,多次嘱托他帮忙。鉴于刘勋的特殊身份,司马芝不得不听。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司马芝并没有因此获罪。 |
D.司马芝为人耿直,从不两面三刀。和别人谈话时,只要不同意,就当面指出,回去后也不会有微词。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将一卷文言文阅读语段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⑵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⑶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万里寻兄记
(清)黄宗羲
宗羲六世祖小雷府君,讳玺,字廷玺。兄弟六人。长伯震,商于外,逾十年不归。府君魂祈梦请卜之,茫然不得影响。作而曰:“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不可至乎?”蹑屦出门,乡党阻之,曰:“汝不知兄之所在,将何之?”府君曰:“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
于是裂纸数千,缮写共兄里、系、年、貌为零丁。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卒无所遇。
府君祷之衡山,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遇士人,占之,问:“君何所求?”府君曰:“吾为寻兄至此。”士人曰:“此杜少陵《舂陵行》中句也。舂陵,今之道州。君入道州,定知消息。”府君遂至道州。彷徨访问,音尘不接。
一日,奏厕,置伞路旁。伯震过之,见伞而心动。曰:“此吾乡之伞也。”循其柄而视之,有字一行云:“姚江黄廷玺记。”伯震方惊骇未决,府君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道路观者,亦叹息泣下。时伯震已有田园妻子于道州,府君卒挽之而归。
尝观史传,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岂世无其事欤?抑有其事而记载者忽之欤?
方府君越险阻,犯霜雪,跋涉山川,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汲汲皇皇,惟此一事,视天下无有可以易吾兄者。而其时当景泰、天顺之际,英宗、景皇,独非兄弟耶?景皇惟恐其兄之入,英宗惟恐其弟之生。富贵利害,伐性伤恩,以视府君,爱恶顿殊。可不谓天地纲常之寄,反在草野乎?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而曰作:站起来 |
B.踪迹殆遍,卒无所遇卒:最终 |
C.觉而以为不祥觉:睡醒 |
D.以视府君,爱恶顿殊视: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小雷府君“挂念兄长”和“为找兄长历尽险阻”的一组是()
A.①魂祈梦请卜之 ②踰十年不归 |
B.①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 ②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 |
C.①见伞而心动 ②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 |
D.①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 |
②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雷府君为找寻出外经商十年未归的长兄伯震,在没有伯震任何音讯的情况下,不 顾别人的劝阻万里寻兄,其情其事,感人至深。 |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小雷府君终于在梦中获得找寻其兄的线索。然当他历尽艰辛 找到长兄时,长兄已经在道州有了田产和家室,他最终只好惋惜而归。 |
C.作者认为,自古以来,孩子辗转颠簸寻求父母亲的故事不断出现在史传中,但弟弟 找寻哥哥的故事则没有出现过,其原因并不一定是世上没有这样的事。 |
D.这篇文章通过写兄弟的友爱,鞭挞了帝王英宵与景皇因“富贵利害”而“伐性伤恩” |
的丑恶,暴露了统治阶级封建道德的虚伪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吴王曰:“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4)[旦]早晨。(5)[子]你。(6)[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7)[延颈]伸长头颈。(8)[务欲]一心想要。(9)[前利]眼前的利益。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旦()子()延()
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
字:句:()
(2)如是者三旦。
字:句:()
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填空。
《螳螂捕蝉》写了、和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5、翻译下列句子。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1)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3);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4)昧行(5)乎?”
平公曰:“善哉!”(刘向《世说新语》)
注释:(1)炳烛:把蜡烛点燃。(2)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3)阳:这里指阳光。(4)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暮()戏()闻()善()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 B.如日出之光 | C.默而识之 | D.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黄线的文言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1)画地,教以书(2)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3),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4)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5)。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摘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1)荻: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边。茎可以编席箔。(2)书:书写。(3)及其稍长:等到他年龄大些了。(4)或:有时。(5)惟读书是务:只是致力读书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②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③惟读书是务。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司马温公幼时,患(1)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2),众兄弟既(3)成诵,游息(4)矣;独下帷绝编,迨(5)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6),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7)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8)。”(摘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1)患:担心,害怕;(2)群居讲习: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3)既:已经;(4)游息:游玩休息;(5)迨:等到;(6)用力多者收功远: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7)尝:曾经;(8)思其义所得多矣: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
2.翻译下列句子。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
C.书不可不成诵。 |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有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