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产均波幅与趋势线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阅读图文资料,完成1—2题。1955年至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性表现为
A.稳定性越来越高 | B.稳定性越来越低 |
C.稳定性先变低再变高 | D.出现过两个明显不稳定期 |
图示最后一个粮食产量不稳定期,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农业结构调整 | B.自然灾害频繁 |
C.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提高 | D.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
双峰驼是下列哪个陆地自然带的代表动物( )
A.热带草原带 | B.温带草原带 |
C.热带沙漠带 | D.温带沙漠带 |
下列陆地自然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带分布在回归线附近 |
B.热带草原带分布在赤道两侧 |
C.亚寒带针叶林带只分布在北半球 |
D.热带荒漠带分布在热带雨林带两侧 |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 )
A.南美洲、北美洲、亚洲和欧洲 |
B.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 |
C.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 |
D.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洲 |
下图是40°N日照图,阴影代表黑夜。回答10~12题:
10.此时北京时间及昼长分别为()
A.1时40分 14小时 B.10时20分 12小时
C.2时20分 10小时 D.13时40分 16小时
11.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A.接近最快 B.接近最慢 C.接近平均值 D.60千米/秒
1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B.天山的牧民正在海拔较高处放牧
C.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D.湄公河正值汛期
下图中两条经纬线之间的间距相等,虚线为昏线。读图做7-9题。
7.甲地位于丁地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8.当图中乙地的时间为20时时
A.北半球昼长夜短
B.全球被平均分为两天
C.丁地的地方时为21时20分
D.北京时间为次日4点
9.此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堪培拉 B.巴西利亚 C.伦敦 D.圣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