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 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 ,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吴书》)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免舍:安置住宿
B.权怒,收嘉系狱系:关押,拘捕
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戚:亲戚
D.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省:省略、减少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树,故以名滩。余以二月初十晚泊滩上,欲登岸往观之,会天雨,道湿不可行。已而雨歇,月朦胧欲出,轻云蔽之,余与同舟六七人,呼从者秉炬上。居人燎其干以垣,枝叶皆扶疏垂垣外。余辈先入门视其干,高数丈,分数枝,四面横斜而下,余辈手相牵环抱之,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其枝干披离甚古,往往出人意外。顶甚平,可列坐十余人,非梯不能上也。秉炬照之,但见纠结轮囷,蜿蜒攫拿,若群龙相斗。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不属于干者。然其文理皆成龙形,腾挪宛转,若龙之升于天。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呜呼!樟乃名材。而其托本也大,其植基也固,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润,多历年所,遂魁然独出其奇于人间。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无故而离立于其旁,何为也哉
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 D )
A 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道芷阳间行
E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下列加点词与“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 则系干之别枝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耳得之而为声 
本文的寓意一是:;二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窃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世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与人乐乐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盖亦反其本矣
C.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能以足音辨人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其日牛马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和“风俗美”的一组是
A.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而故老皆无在者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而喜与予游也
C.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窃然”“滃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4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 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始数岁,未学也 始:开始 B.又以亲戚故,甚狎 狎:亲近
C.察其意甚恨 恨:遗憾 D.说大人,则藐之 藐:轻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以亲戚故,甚狎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弃甲曳兵而走 D.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1~3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与大夫 十日   期:约定 B. 天疾风  会:适逢
C. 而击之也 过:经过 D. 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2.

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 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 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 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④小数,靡不为之,竞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日:“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日:“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且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与?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ra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a):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祈雨,驱赶旱鬼。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厌禳小数,靡不为之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B.吾分然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C.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其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且水旱之事,岂其所知斥鹅笑之日:彼且奚适也
B.吾生不幸为异类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寓言的形式寄托作者的见解,即通过某年大旱无雨而后久涝,庄稼不生的事实,写出灾情严重,揭露官吏无能的现实,可谓独具匠心。
B.文章写白驴托梦给镇阳帅属下,义正词严地驳斥了灾由怪说和官吏举措的荒谬,构思巧妙。
C.妙为自己蒙冤之辩,分四个层次:先诉身世不幸;再诉镇阳帅听信怪说之荒唐;三诉古今救旱方法之多,焚“我”之法荒唐;四诉只要“有利于民”死不足惜。层层深人,理直而气壮,将怪诬之说驳得体无完肤。
D.文章结尾以“未几而雨,潦溢伤禾,岁卒以空,无人复议驴”作结,呼应开头,不仅说明白驴之诉是有力的控诉,也使读者深思。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