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材料三:英、德、美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
|
英国 |
德国 |
美国 |
1870年 |
32% |
13% |
23% |
1900年 |
20% |
17% |
30% |
1913年 |
14% |
16% |
36%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指什么?
(2)与西班牙、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显著不同?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克拉维斯注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又编译了《大测》,把平面三角介绍进来。他还和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一卷,并写了《测量同义》与《勾股义》两书。徐光启热心于农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编著了《农政全书》,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并在天津开辟水田,试用新法,大获成功。
材料三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1)结合材料一,请举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的具体史实。
(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朝晚期出现的“西学东渐”的原因。为何在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没有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3)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简要概括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特征。
(4)试分析“中学西传”转向“西学东渐”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社会的变迁。
(注:材料一为兰亭序材料二为张旭草书)
材料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四大发明。
提示:火药:唐代,人们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材料四:《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1)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以上图分片代表了哪两个时期的书法成就?
(2)根据提示,任选两项发明,简述其在发明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3)据材料四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 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地事天也,尤下之事上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理学。
——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
材料四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孟子对于“忠君”的看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何种政治需要?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 “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 引自《朝鲜战争》
材料二: 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政策,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 0月1 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阿拉伯产油国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两个月后石油价格提升了3—4倍。西欧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保证原油,被迫公开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对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纷纷直接同阿拉伯产油国谈判签订石油贸易协定。
材料三: 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材料二中提到“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请结合20世纪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举两例即可)。(2分)
(3)从朝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西欧和日本一改追随美国的政策,而与阿拉伯国家合作?(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公不能像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
是个国内的人物了。我国的力量和资源已上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水:远是世界列强的领袖之一……我们要把他看做是每时每刻都在担任海军司令的人物,他可以命令我们到世界任何地方去。
——引自布鲁斯特·C·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 引自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元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 引自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美国倡导建立国联的目的。
(2)材料二的作者对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4)从材料二、三中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