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了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
C.在印度大力推广西方文化 | D.推动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
有文学家评论古代某词人时说,从整体创作风格看,他的词是儒家文化中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英雄人格意识的现实表达。该词人是
A.柳永 | B.李清照 | C.辛弃疾 | D.李白 |
如图,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 B.颜真卿 | C.柳公权 | D.怀素 |
如图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部分摹本),它可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A.小篆 | B.隶书 | C.行书 | D.草书 |
宋元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 | B.真实的景象 | C.多彩的生活 | D.繁盛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