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 )
A.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
B.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
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
D.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 |
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5,则另一条链和整个分子中上述比例分别等于()
A.2和1 B.0.5和0.5 C.0.5和1 D.1和1
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l∶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
A.l∶2∶3∶4 | B.3∶4∶l∶2 |
C.4∶3∶2∶1 | D.1∶3∶2∶4 |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在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①有毒R型②无毒R型③有毒S型④无毒S型
A.①④ | B.②③ | C.③ | D.①③ |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能说明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步骤是( )
①T2噬菌体只将自己的DNA分子注入到大肠杆菌体内
②T2噬菌体的DNA利用大肠杆菌内的成分复制出自身DNA和合成蛋白质外壳
③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子代T2噬菌体
④释放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T2噬菌体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应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是( )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B.用18O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