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有两大战场,即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对两个战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个战场的作战方式截然不同 | B.敌后战场在抗战初期是主战场 |
C.两个战场的地位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变化 |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为依存 |
1963年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但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这一事件反映了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B.冷战格局的加剧 |
C.第三世界的崛起 | D.两格格局的形成 |
1948年,一批输往欧洲的物资上贴有标签。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C.《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
D.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
以下言论是苏联(俄)领导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其中属于斯大林的是
A.商业的发展……在有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
B.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
C.一切就这么简单,玉米就是灵丹妙药 |
D.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道:“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群,……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下来后,他只简洁地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晾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巴黎公社的诞生 |
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 D.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
13世纪中期,英国大法官布雷克顿的名言“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被广为传颂。这表明当时英国已经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 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
C.确立了司法权独立的原则 | D.产生了法律高于国王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