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结束后,中美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中美双方之所以能达成这样的协议是因为( )
A.双方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 B.现今双方的国家力量相当 |
C.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 | D.两国都是联合国的会员国 |
连日来,网友开始了造句大赛,网络上出现了36万多条“造句”,唐诗、宋词、流行歌曲乃至广告语,无一不被网友们改成“李刚版”,众怒引发的创造力,令人惊叹,更有网友自编自唱了一首名为《我爸叫李刚》的网络歌曲,被网友封为“神曲”,可以证明公道自在人心。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公道”即( )
A.真理的客观性 | B.真理的具体性 | C.真理的条件性 | D.认识的无限性 |
曾经有一年“狗患”盛行,据记载,全国共报告“狂犬病”病理393例。对于养狗,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养狗者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不养狗者认为狗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卫生防疫部门认为狗咬伤人的后果很严重,而律师则认为养狗不完全是个人行为。材料表明
A.思维方法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
B.世界观、人生观不同,产生的认识不同 |
C.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D.立场、知识构成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
当前,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迈向汽车社会。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酒驾等。从唯物史观看,“汽车道德”的出现体现了( )
A.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B.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
C.社会意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沿袭多年的GDP硬性目标“隐居”了。有关人士指出,这不是说我们不再关心GDP增长的“快”,而是在当前特别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强调经济发展的“好”,避免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快”。这说明( )
①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有条件的②变化就是发展
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正在编制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
A.客观性 | B.规律性 | C.反复性 | D.无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