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 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1/m,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小车加速度a/m·s–2 |
1.90 |
1.72 |
1.49 |
1.25 |
1.00 |
0.75 |
0.50 |
0.30 |
小车质量m/kg |
0.25 |
0.29 |
0.33 |
0.40 |
0.50 |
0.71 |
1.00 |
1.67 |
![]() |
4.00 |
3.45 |
3.03 |
2.50 |
2.00 |
1.41 |
1.00 |
0.60 |
请在方格坐标纸中画出a–1/m图线,并从图线求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倒数1/m之间的关系式是 。
(3)有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作出了图(c)中的A图线, 另一位同学实验测出了如图(c)中的B图线.试分析
①A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图线在纵轴上有截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读出下面图中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__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____mm。
(2)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电路原理图将实物图连接。(说明:电流表及电压表各有三个接线柱,其中左端接线柱都为负极,其余为正极,电流表中柱标0.6A右柱标3A,电压表中柱标3V 右柱标15V。)
如图所示,将一个电流表G和一个电阻连接可以改装成伏特表或安培表,则甲图对应的是表,要使它的量程加大,应使R1(填“增大”或“减小”);乙图是
表,要使它的量程加大,应使R2(填“增大”或“减小”)。
如图所示的电路为用伏安法测量金属电阻R的电路图,当S接a时,电压表示数为2.7V,电流表示数为5.0mA,当S接b时,电压表示数为2.8V,电流表示数为4.0mA,那么为了较准确测量该电阻S应接于点(填a或b),该电阻测量值较准确的数值等于_______Ω,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15 cm,DE长为13.73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m/s2,AB的距离应为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