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AB部分是半径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BC部分是粗糙的水平面。今把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m与BC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终小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于B、C之间的D点,则B、D间距离x随各量变化的情况是( )
A.其他量不变,R越大x越大 |
B.其他量不变,μ越大x越大 |
C.其他量不变,m越大x越大 |
D.其他量不变,M越大x越大 |
长为5 m的竖直杆的下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上沿5 m,若这隧道长也是5 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杆能自由穿过隧道,g取10m/s2,则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
A.(![]() |
B.![]() |
C.(![]() |
D.(![]() |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1s、3s、5s时的速度之比为1:3:5 |
B.物体在1s、3s、5s内的位移之比为1:32:52 |
C.物体经过1m、3m、5m所用时间之比为1:3:5 |
D.物体经过1m、3m、5m时的速度之比为![]() |
如图所示,两个同样的弹簧秤每个自重都是0.1N,下端挂钩的重力忽略不计,甲“正挂”,“乙”倒挂,在乙的下方挂上重0.2N的砝码,则甲、乙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为()
A.0.2N.0.3N B.03N.0.2N C,0.3N.0.3N D.0.4N.0.3N
双层巴士靠站后,没有下车的乘客,因下层坐满了乘客,驾驶员提醒上层的后面有空位,新上车的乘客走向上层的后方入座,此时车(包括乘客)的重心 ()
A.向前上方移动 | B.向后上方移动 | C.向上移动 | D.不变 |
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下滑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2所示,图中OA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P为ED的中点,连接OP且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B点,则图中OD的长度表示( )
A.平均速度 | B.时间 | C.末速度 | D.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