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某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学会运用历史推断的方法判断历史事件的结果是学习历史基本方法。下列论断与对应结果符合史实的是()
论断 |
结果 |
|
A |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农民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
B |
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未能夺取南昌、长沙等中心城市 |
C |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
红色政权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发展和壮大,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D |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 |
红军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胜利完成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 B.①② |
C.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李鸿章抱怨说:‘此次办理和议,事极艰窘……(各使)自行商议极其秘密,无从揣测,惟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据此判断,与该次议和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太平天国时期有这样一张布告:“殷实之家,务要投诚纳贡,以助军饷,贫寒之民,出力报效,共同剿灭胡奴,同扶真主。”该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性质 |
B.天国政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C.天朝田亩制度的“均田”政策被实行 |
D.天国政权通过消除封建剥削关系吸引农民的拥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