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时一刚性容器内部有一不漏气且可左右滑动的活塞将容器分隔成左、右室两室。左室充入N2,右室充入H 2和O 2的混合气体,此时活塞正好停留离左端1/4处(如右图a)然后用电火花引燃右室气体,反应完毕恢复至原来温度,活塞恰好停留在容器中间(如右图b),水蒸气的体积可忽略,则反应前充入右室的混合气体中H 2和O 2的体积比为?
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物质 |
Cl2 |
Br2 |
I2 |
HCl |
HBr |
HI |
H2 |
能量/kJ |
243 |
193 |
151 |
432 |
366 |
298 |
436 |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5)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A.H2 B.Cl2 C.Br2 D.I2
(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
A.HCl B.HBr C.HI
(3)X2+H22HX(X代表Cl、Br、I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答: ______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 。
(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4)吗?
答: ,你的根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废铁丝、硫酸铜废液(含硫酸亚铁)和被有机物污染的废
铜粉制备硫酸铜晶体。生产过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投入硫酸铜废液前需用稀H2SO4进行处理,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废铜粉与还原所得铜粉混合灼烧,检验发现灼烧后得到的是CuO和少量Cu的混合物。原因可能是:
①灼烧不充分Cu未被完全氧化。
②CuO被还原。还原剂可能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灼烧后的氧化铜混合物充分酸溶,在加入稀H2SO4的同时,还通入O2。通入O2的目的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4)直接向氧化铜混合物中加入浓硫酸并加热进行酸溶,也可达到充分酸溶的目的,但实际操作中较少使用,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亚铜(CuCl)是白色粉末,不溶于水、乙醇及稀硫酸,熔点422
℃,沸点1366 ℃,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以粗盐水(含Ca2+、Mg2+、SO42—等杂质)、Cu、稀硫酸、SO2等为原料合成CuCl的工艺流程如下: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反应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Ⅵ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工艺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Ⅵ后,过滤得到CuCl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在真空干燥机内于70 ℃燥2小时,冷却,密封包装即得产品。于70 ℃真空干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x的化学式,可用离子交换和滴定的方法。实验中称取0.54 g的FeCl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用0.40 mol·L-1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 mL。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x中x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过程);
(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n(Cl)=1∶2.1,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在实验室中,FeCl2可用铁粉和________反应制备,FeCl3可用铁粉和________反应制备;
(3)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电池总反应的离于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液体,C
为气体。D、E、F、G、H、X均为化合物,其中X是一种无氧强酸、E为黑色固体,H在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X________。
(2)在反应①~⑦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每消耗0.3 mol的A,可转移电子______mol。
(5)写出D的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