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 | B.赔款白银二亿两 |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
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因地处沿海,浙江省的一些城市在近代较早地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下列属于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城市是:
A.杭州 | B.温州 | C.宁波 | D.嘉兴 |
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