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
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为“后”。2011年3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
A.文字研究 | B.史料记载 |
C.民间传说 | D.专家观点 |
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绝对之原则”指()
A.三权分立 | B.主权在民 | C.司法独立 | D.民主共和 |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
“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
有学者指出:“从清朝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从本质上看,这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
B.顽固势力大大超过了改革势力 |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
D.传统君主体制的创新能力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