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1)A是________(湖),近年来该地水域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2)“丝绸之路”国内由长安经土鲁番至疏勒(今疏勒县,位于喀什西北部)一线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古代“丝绸之路”取道于此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新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未来西部发展的重要方向。
读下列图文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将会促进我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
(1)世博会期间,国外观光客将大批涌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假如你是旅行社的业务经理,请根据游客的需求,拟定两个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中国文化特点的主题旅游活动。
①
②
(2)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与客源市场等方面,分析苏州与宁波相比所具有的旅游优势。
(3)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景观丰富多彩,说明了旅游资源具有 性,欣赏A地著名的水文地理景观应注意把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寨沟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特异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人间仙境”。
九寨沟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为生态旅游区,旅游者蜂拥而至,2000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平地起新楼,客栈、宾馆林立,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旅游业的兴旺使大量的饭店、商场、宾馆、旅行社等涌进沟内,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材料二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1)九寨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发展旅游的条件是具有丰富的________景观和独特的________风情及他们的传统文化。
(2)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大大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填表:选出影响下列工业部门区位的主导因素。(在下表中相应位置以“√”表示。)(每空2分,共10分)
金矿采掘 |
印刷厂 |
计算机制造厂 |
服装厂 |
炼铝厂 |
|
原料 |
|||||
动力 |
|||||
劳动力 |
|||||
市场 |
|||||
技术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今只剩下83个。我国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材料二:
(1)简述湖泊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2)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但近年来,湿地干涸现象引起人们重视,试分析造成湿地干涸的人为原因?
(3)获取“洞庭湖面积变化图”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
洞庭湖面积日益减少,其作为湿地的强大功能也随之退化,为此应该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该资源? ( 2分)
粮食安全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成功地在占全球耕地面积7%的土地上承载了全球22%的人口。但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凸显。
资料1: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新增粮食播种面积图及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增长关系图
材料2: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阴影部分)
资料3:我国水资源消费构成图及我国南北方的水资源及耕地比较图
水消费构成(2005年)南北方的水资源及耕地差异
(1)资料1显示: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是;新增粮食播种面积自2003年以来持续。没能在资料1中显示,但也是影响粮食产量的社会因素是 _____ ____。
(2)材料2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3)根据资料3,分析并概括说明我国农业生产与水资源的关系。
(4)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今后我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答三点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