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
| B.SO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
|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
| D.常温下铁分别加入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均无明显现象 |
反应N2+3H2
2NH3刚开始时,N2的浓度为3 mol/L,H2的浓度为5 mol/L,3 min后测得NH3浓度为0.6 mol/L,则此时间内,下列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 A.v(NH3)="0.2" mol/(L·s) | B.v(N2)="1.0" mol/(L·min) |
| C.v(H2)="1.67" mol/(L·min) | D.v(H2)="0.3" mol/(L·min) |
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t1时升高了温度 | B.t2时使用了催化剂 |
| C.t3时增大了压强 | D.t4时降低了温度 |
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
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
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A2(g)+3B2(g)
2AB3(g)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2)=0.8 mol·L-1·s-1 | B.v(A2)=30 mol·L-1·min-1 |
| C.v(AB3)=1.0 mol·L-1·s-1 | D.v(B2)=1.2 mol·L-1·s-1 |
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
| 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 |
| 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 |
| 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