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体的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A.3/4 | B.1/4 | C.3/16 | D.1/16 |
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调查结果显示,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是1/10000和1/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调查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遗传方式时,最好选择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B. 甲、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依次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Ⅲ-3的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1和Ⅰ-2,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4
D.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1/60000和1/200
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测定胚芽鞘与幼根中各部分生长素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切除长势相同的多个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分别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保持在黑暗中12 h。胚芽鞘可能向右弯曲(如图B所示),弯曲角度与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如图C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的结果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
B.调节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生长的生长素来源于胚芽鞘尖端 |
C.图B所示的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是为了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D.上述实验说明了种子萌发受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共同作用 |
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如图)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的伞形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伞藻细胞均含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 |
B.中间类型可能同时含甲. 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 |
C.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仍为伞形帽 |
D.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只受细胞核控制 |
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与葡萄糖大量消耗有关 |
B.曲线AB段酵母菌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C.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酵母菌数量增多、酵母菌进行产乙醇的无氧呼吸,产能少,需消耗更多的葡萄糖 |
D.曲线AC段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原因是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 |
下列科学方法和实验目的的组合,恰当的是
选项 |
科学方法 |
实验目的 |
A |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 |
观察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
B |
预实验法 |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迎春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
C |
纸层析法 |
溶解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 |
D |
患者家系中随机调查 |
调查色盲的发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