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 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
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 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蒸发量大 |
2013年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开展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及变化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影响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加强 | B.全球气候变暖 |
C.极昼天数较多 | D.太阳辐射增强 |
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森林生态系统得以改善 | B.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减少 |
C.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 | D.人口大量向北极地区迁移 |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区图”,插图为L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时刻()
A.甲地降水概率大于乙地 |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
C.甲地吹偏东风 | D.乙地吹偏北风 |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L地为“向斜成谷” | B.R1可自流输水 |
C.近地面气流辐散 | D.R2西流补给R3 |
读“某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图甲),且这一天过后,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正在扩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据图甲,推测当地的地理坐标为( )
A.50°N, 120°E | B.40°N, 90°E | C.40°S, 120°E | D.0°,90°E |
图乙中各日照图与图甲所示相符的是( )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地位于( )
A.南半球温带地区 |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
C.0°~23°26′N之间 | D.O°~23°26′S之间 |
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 )
A.太阳直射赤道 |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
C.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
D.北半球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
下图中a为纬线,P是晨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若6月22日,P点不存在,则纬线a的度数可能为( )
A.O°—30° | B.60°—90° | C.0°—23.5° | D.66.5°—90° |
当P点位于南半球中高纬度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
A.12月、7时40分 | B.6月、8时20分 |
C.6月、5时30分 | D.9月、16时2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