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包容性 |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 |
C.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
世界人类文明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悠久的文明 |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
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动漫形象能够走近年轻人,是保护和开发中国民俗优秀文化的新手段。找准传统文化和年轻人的共鸣,发掘其中的时代特征,成为民族元素动漫化的关键。材料说明()
A.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C.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
D.文化创新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
B.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
D.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